多年来,执行乱、执行难、怠于执行、违反当事人意志强行和解、虚假和解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法院的民事执行工作,成为群众反映强烈、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。
为有效推动法院民事执行工作,去年甘肃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牵头组成调研组,对甘肃省2010年以来法院民事执行工作进行专题调研。
民事执行满意度在逐年提升
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的调研报告显示,2010年至去年上半年,甘肃省各级法院共受理民事执行案件151403件,结案144159件,结案率95%,实际执结率84.5%,标的到位率85.8%,结案标的额114亿多元。
据了解,为切实加强民事执行工作,甘肃省各级人民法院建立了“党委领导、人大监督、政府支持,政法委协调、法院主办、部门配合、社会各界参与”的执行工作新格局,建立法院执行工作联席会议制度,及时研究协调解决民事执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,推进重大疑难案件的执行。
在民事立案、审判、执行案件数量逐年大幅上升、执行工作难度日益加大的情况下,甘肃省各级人民法院采取多种措施,狠抓民事执行工作。通过法院集中查询、申请人协助调查、社会悬赏举报等多种渠道掌握执行线索,严格落实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,着力提高实际执结率和标的到位率。
同时,各地严格落实最高人民法院“五个严禁”规定,加大对执行工作督查力度,及时发现遏制违规违纪苗头。畅通人民群众对执行人员违法违纪行为检举、控告渠道,将执行工作向社会公开,强化社会监督,人民群众对民事执行工作的满意度逐年提升。
干预阻挠执行现象时有发生
调研报告指出,虽然法院执行工作取得显著成效,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。
调研报告指出,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外部环境有待优化。市场主体信息不公开,债务人资产状况不透明,执行调查难。被执行人信息共享机制、联动单位间的信息互通平台和联动工作制度不完善。对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的追诉,公安、检察、法院之间的协作配合不够,立案难、取证难、起诉难。同时,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依然存在,干预司法、阻挠执行的现象仍有发生。另外,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,国家尚未制定专门的民事强制执行法,现行法律对执行手段、措施和执行程序等方面的规定还存在与实际执行工作相脱节的问题。
此外,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内部管理有待改进,执行队伍素质能力有待提升。一些法院尚未建立长效的信息公开机制,有的案件由于查询渠道和信息互通渠道不畅,申请人对执行进度、执行措施和财产处置等情况不知情,因而对执行工作不信任、不满意。
健全完善维护诚信法律制度
调研报告建议,解决执行难问题需要人民法院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。首先,要进一步优化社会环境。要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法院执行工作的宣传教育,提高全体公民、各级领导干部、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、社会团体积极配合、支持和维护法院生效裁判执行的自觉性。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组织、引导、推动和示范作用,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。健全和完善维护诚信的法律制度,加速推进信用惩戒机制建设。
其次,要进一步加强协作配合。各级法院要坚持完善统一领导、管理、协调、指挥本辖区内执行工作的管理机制,提高执行效能。进一步将立、审、执相结合,在立案、审理、调解和保全等环节加强配合,形成共同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整体合力。公安、住建、土地、工商、税务及银行、证券、电信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尽快实现与法院的信息共享,对规避执行者在融资、市场交易、行政许可、行业准入、高消费、出入境等各方面加以限制,促其履行生效裁判。公安、检察机关要与法院密切配合,对有履行能力而拒不执行生效法律裁判文书确定义务的当事人,坚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,切实保障申请人合法权益的实现。